邵芸,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遥感技术与规划大数据应用
一、教育背景
1979-1983 | 北京大学地质系 地震地质专业 | 学士 |
1983-1986 | 北京大学地质系 遥感地质专业 | 硕士 |
1999-2001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雷达遥感专业 | 博士 |
二、工作经历
1986-至今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 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历任助研、副研、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等 |
1988-1989 | 英国海外发展署 | 高级访问学者 |
1997-2004 | 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 常务副主任 |
1998-1999 |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 高级访问学者 |
2000-2005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所长助理 |
2004-2012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副主任 |
2004-2009 | 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 | 主任 |
2012-至今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总工程师 |
2016-至今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特聘首席教授 |
2017-至今 | 中国科学院 | 特聘研究员 |
2017-至今 | 浙江省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重点实验室 | 主任 |
三、学术业绩
邵芸是我国微波遥感领域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在基础实验与应用机理、雷达卫星体系规划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系统性、创造性的学术成就。针对微波遥感大科学装置和实验数据匮乏,雷达图像解译困难和应用门槛高,在轨雷达卫星数据资源不足等问题,设计建成了亚洲唯一、高度集成的大型微波目标特性测量实验平台,填补了我国实验微波遥感领域的空白;突破了机理认知到关键技术应用的瓶颈,开辟了我国雷达卫星遥感应用新方向,水稻时域散射模型构建、海面溢油溯源、罗布泊环境演变过程重现是我国雷达卫星遥感科学与应用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前瞻性地规划设计了我国自主雷达卫星观测体系,正式列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邵芸发表学术论文 301 篇,其中 SCI70 篇,第一/通讯作者48 篇,总引 2126 次,SCI 总引 1056 次,SCI 总他引 948 次,单篇最高他引 240 次;出版专著 2 部,待出版 4 部,参与出版 9 部。申请发明专利 35 项,授权 19 项;软著 37 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项,国家重点基金 1 项。
代表性成果:
1. 设计建成了全要素微波目标特性测量集成实验平台,填补了我国微波遥感大型实验装置的空白,大力提升了我国微波遥感基础实验与理论研究水平。
2. 开辟了我国雷达卫星遥感应用的新方向,实现了从机理认知到关键技术的突破,水稻时域散射模型构建、海面溢油溯源、罗布泊环境演变过程重现是我国雷达卫星遥感科学与应用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3. 规划了 L 波段干涉雷达卫星星座,完善了我国自主雷达卫星观测体系,构建了空基雷达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
四、学术荣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第 2)、三等奖(1997,第 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第 8),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第 6),军队科技奖 2 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第 2)等奖项。
先后获得了中国冰雪科学家,科技奥运先进个人,中科院十大女杰,中科院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等奖励。由于她突出的科研贡献,作为一线科学家代表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
五、近五年重点科研项目
1. 重点基金:可控环境下多层介质目标微波特性全要素测量与散射机理建模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精准应急服务体系构建与示范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雪上项目场地环境要素影响评估与临场决策辅助支持系统
六、学术兼职
2006-至今 |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 委员 |
2008-至今 |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 常务理事 |
2009-至今 |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 理事 |
2010-至今 | 中国环境学会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 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