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 新闻动态 地理遥感大数据智能计算:AI与遥感碰撞之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地理遥感大数据智能计算:AI与遥感碰撞之美

发布日期: 2022-03-14 08:27 浏览次数:

2022年3月10日下午,受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副院长陈秋晓教授邀请,中科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骆剑承研究员来到杭州,为城市学院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遥感大数据智能计算导论课。

骆剑承研究员认为,尽管当前遥感学科脱离地理学升级成为一级学科,二者看似渐行渐远,但是“地理学指导遥感问题的研究,遥感应关注地理学问题”的本质仍未改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地理学展现出可表达、可计算的数据科学色彩。大数据时代下,地理与遥感应用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精准感知和精准服务。

这个关键技术问题植根于当前遥感研究的短板,即解决复杂地表解构问题的视觉感知研究、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定量遥感研究和解决精准化服务的地学认知研究等三类研究是相对独立开展的,要真正地实现遥感的精准应用服务,需要融合这三类研究,构建从现象到过程再到格局的系统性研究框架。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三类研究融合后在精准服务上发挥的优势,骆老师以大尺度下农作物产量估计为例,介绍了其团队从分区、分层、分级逐步通过视觉感知解构场景,再利用图谱协同计算解析作物生长参数,从而还原生长过程,最后实现多粒度决策器的过程。该工作被应用于解决西南山区、重庆和宁夏等地的土地评价、生长态势预测、产业规划和灾害损失评估等精准农业应用中。

在讲座的末尾,骆老师还分享了他对于精准服务背后的科学问题的思考。顺应当前地理学科发展综合化的趋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应用,他建议规划学科的老师关注“五土合一”,即土地利用状态、土地利用格局、土地覆盖变化、土壤内动力和土地资源。

陈秋晓教授在讲座的总结发言中表示,骆教授所提出的基于分层感知/时空协同与多粒度决策的地理图谱认知理论是其三十余年遥感研究的结晶,是国内遥感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他领导的团队所建立的遥感大数据精准应用服务平台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骆老师的学术报告为我们描绘了遥感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将以建设空天信息实验室为契机,致力于遥感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与此同时,瞄准遥感技术的精准服务,深化遥感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期待未来能与中科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紧密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期盼骆老师下一次的来访与指导。



图片:章笑艺

文字:陈秋晓 章笑艺

编辑:丁沙沙

审核:叶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